加快龐公新區建設,襄城未來的中心在這裏
發布時間:
2019-01-16
作者:
來源:
今年襄陽兩會,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,提升中心城市性能,加快建設龐公新區。龐公片區,這一片沈寂多年的區域,也迎來了擴展的最好機遇。加快建設龐公新區,委員們這樣說。在會上,市政協委員楊一提出:龐公片區有龐公祠等眾多遺跡,有龐德公、鳳雛龐統等一批歷史文化名人。因此,在今後開發建設過程中,應該註重對歷史文化的保護和開發。又如市政協委員余春華所言:目前龐公片區最有影響力的旅遊項目就是唐城,因此,文化加旅遊,就是今後龐公擴展的一個最好方向。
從三國文化到隱士文化,從諸葛躬耕故地到浩然涧南故居,襄陽最有故事的山水在襄城,襄陽歷史文化很大一部分也與襄城的山水緊緊相連,也因此留下了襄陽古城,龐公祠、古隆中、習家池等成片的歷史古跡。而龐公片區周圍不僅古跡眾多,更是三面臨江,英豪聚集,堪稱文脈福祉。
目前隨着東津崛起,襄陽城市擴展步入快車道,其“一心四城”的城市擴展戰略也愈加清晰。據市城鄉規劃局展現:龐公片區是“一心四城”城市格局中的重要戰略支點,空間地位重要。並且,受用地空間製約,襄城區向東拓展已經勢在必行。而且目前城市交通大格局的形成,也為龐公片區的擴展,供應了動力支撐。又如武漢市規劃研究院規劃師金章昌所言:內穿“一心四城”的龐公新區,通過龐公大橋、東津大橋、內環路等,與樊城、魚梁洲、東津達成了無縫對接,進而形成了緊鄰襄陽古城,與樊城商業中心,魚梁洲生態綠心隔江相望,與未來東津新城CBD呈犄角之勢的獨特區位優勢。

正是基於此,龐公新區定位“襄城新中心”和“城市生態新區”;將着力構建濱江景觀通廊、鐵路景觀通廊、內環路景觀通廊;劃分古城協調區、濱江居住區、公共活動區、文化旅遊區等不同性能區;從而打造文化創新之城,綠色生態之城,美好生活之城。
內承襄城、樊城之歷史傳統,外接襄州、東津之時代氣息,龐公片區目前已經形成了 “歷史與時代並存、人文與活力並舉”的獨特城市風貌。山水映城、山水入城的景觀通廊策劃手法,則促成了其通山達水的山水格局。優而不突,彰而不顯,低調的龐公最適宜打造文化人居。

民發·龐公別苑,延續了新區“歷史與時代並存,人文與活力並舉”的城市風貌,將東方古韵文化融入到別苑內的一磚一瓦、一土一木中。集類獨棟、聯排、雙拼、電梯洋房、高層等豐富形態為一體的产品組成,五個組團高低錯落,單獨圍合,低密有序之間,輔以私家別苑園林景觀為意向策劃的東方園林,使得城心難得一見的山水園林環抱式傳世宅苑,躍然眼前。

▲民發·龐公別苑景觀圖
不止於此,別苑的選址,也借勢了龐公通達的山水格局。東鄰漢江,西鄰規劃中由漢江水貫穿的中央公園和龐公祠遺址公園,形成了龐公新區僅此一處的“兩園一江”江水環抱式純住宅區。藏山水文脈於生活,臨江觀闊景,踏歌樂悠遊,民發·龐公別苑的悠然生活圖景,難得一見。加之與襄陽四中新校區僅800米之遙,詩禮傳家,使得別苑更具文化書香氣質。